马克思主义哲学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1.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 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
  3. 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不同流派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1.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 唯物主义: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 唯心主义: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1.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 可知论:人的意识可以认识客观世界
  • 不可知论:人的意识不可以认识客观世界

哲学不同流派的区别和联系

一般认为,唯物主义者、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二元论者是不可知论者,但一般称二元论者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唯心主义

  1. 主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外无物)、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2. 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理在事先)、老子(道法自然)
  3. 二元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柏拉图

唯物主义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的物质基础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单纯地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
  3. 辨证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形而上学是一个从西方哲学翻译而来的概念,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构建。

形而上学的英文名为 metaphysics,是一个合成词,即 meta + physics ,直译为“物质的本源”。形而上学的翻译源自于日本。日本在近代以来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西方的很多概念特别是西方哲学的概念大都由日本人翻译,而他们在翻译 metaphysics 时是根据中国古代《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进行翻译。在道家思想中,“道”的含义和西方古典哲学的含义十分相近,都是追求世界的本源。

显然,中国先秦时代的“形而上学”和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形而上学并不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准确来说应当是机械唯物主义,即把自然世界的万物都看作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但一旦涉及到人类社会却又是唯心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性、唯物性和辩证性的相互贯穿和内在统一,终结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开启了后形而上学存在论的新视野。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 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
  • 唯物辨证法:联系、全面、发展、矛盾

不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不管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它们都是狭义上哲学的不同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并不是哲学流派的独创,而是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 革命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无产)阶级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
  4.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组成

  •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围绕物质和意识两大基本概念展开,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强调物质的第一性。辩证唯物主义还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阐明运动是有规律的,认为客观存在的规律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认识,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 认识论

    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认识论首先回答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指导人们如何追求真理。

  •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唯物辩证法涉及三大世界观: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它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联系、发展和矛盾。其中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揭示了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动因。

  •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类社会历史方面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层面最大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贡献之一(另一大贡献是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归根结底是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将个人同社会统一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