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

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认识论首先回答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指导人们如何追求真理。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世界观: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真理及其客观性

世界观:

真理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方法论: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真理的绝对性,亦称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具有确定性和无条件性。包括:

  1.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2. 真理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亦称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具有近似性和有条件性。包括:

  1. 真理内容的近似性;
  2. 具体真理的有限性。

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具体来说:

  1. 相互依存。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依存的,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是否符合客观对象的角度看,真理是符合客观对象的,具有绝对性;从符合客观对象程度的角度看,真理只能近似地符合客观对象,具有相对性。
  2. 相互渗透。绝对性与相对性在具体真理中相互渗透。真理绝对性存在于具有相对性的具体真理之中;具有相对性的具体真理同时蕴涵着真理绝对性。
  3. 辩证转化。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真理的内容越来越精确;真理的发展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方法论:

反对如下两个极端的认识:

  1. 只看到绝对真理:教条主义。
  2. 只看到相对真理:诡辩论(怀疑主义)。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要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树立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

认识运动规律原理

世界观:

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mbox{物质(客观)} \mathop{\rightleftharpoons} \limits_{\mbox{认识}}^{\mbox{实践}} \mbox{意识(主观)} $$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的过程原理

世界观: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强调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直接的、具体的反映。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表象等,成语“盲人摸象”表现的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强调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理论等。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以实践为统一基础。

方法论:

既然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因此,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打好基础;在认识中要重视调查研究,注意材料的积累。

既然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外部特征的认识上,有其局限性,理性认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能只相信"眼见为实",要相信科学,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片面地夸大理性认识而忽视感性认识,就会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错误,《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片面地夸大感性认识而忽视理性认识,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论语》中“思而不学则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