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围绕物质和意识两大基本概念展开,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强调物质的第一性。辩证唯物主义还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阐明运动是有规律的,认为客观存在的规律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认识,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观: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列宁认为,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这表现为:人通过感觉能够感知,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我们应当反对主观主义。

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荀子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总而言之,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能动的反映)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

充分认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揭示深藏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