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两性的脑回路真的不一样吗?

两性对立越来越严重

沈老师也经常浏览微博,各种女权大V发表的一些煽动男女性别对立的言论层出不穷,例如“直男癌”、“女权婊”等等。沈老师在这里不禁要问:男女真的有那么大差异吗?真的很难沟通吗?

沈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社会性别,即反思爱情脚本背后的性别规训,并不是“社会”加上“性别”的名词组合。沈老师在这里给各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沈老师是男还是女?为什么你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显然,沈老师是女性。至于为什么会判断沈老师是女性,有的人可能会说是看到了沈老师的长头发,有的人可能会说是因为沈老师没有喉结,有的人可能会说是看到沈老师化妆了。于是,沈老师又追问:长头发是不是一定就是女性?没有喉结是不是一定就是女性?化妆是不是一定就是女性?在沈老师的刨根问底中,我们甚至不禁怀疑自己的判断。

沈老师引用《丹麦女孩》中的一句话:那些轻易判断男女的标准特征,并不一定指向人的真实性别。其实,我们是能够通过男女生殖器官(即第一性征)来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性别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性别的。但实际上,我们平时判断一个人的性别是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除女装大佬外,我们几乎很容易就可以分辨一个人的性别。刚才沈老师追问的时候,实际上内在的逻辑是这些因素已经是必要条件,能不能作为判断性别的充分条件?

这里,沈老师引出了“再现”的概念。之所以大家认为沈老师是女性,是因为沈老师把社会文化里认为是女性所有的特征再现给大家看。因此,“性别”一词分化出了两个意思:第一个是 Sex,即生理性别,是第一、第二性征不同,荷尔蒙不同,XY 染色体不同;第二个是 Gender,即社会性别,是我们再现的男性或女性气质,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一系列影响。

沈老师举了若干例子来说明这里面的社会性别,其中之一就是女性的坐姿。我们知道,女性坐在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后面时,她是不能叉开腿正坐的,她必须侧坐。然而,侧坐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非常容易后脑勺着地。实际上,女性还是会选择侧坐,这里面的原因就是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女性叉开腿是非常淫荡的行为。

沈老师认为,男女两性的不同,并不是天生的,是社会规训的结果,是有可能改变的。在这样的一种观念下,沈老师不禁要问:微博上男女两性的完全对立是不是不可避免?是不是生理性别带来的?沈老师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沈老师在学习社会性别时,第一个冲击自己的是真实的自我是什么。真实的自我第一步挣脱的框架就是性别的框架。沈老师认为,真实的自我其实挺好的,跟性别没有关系,它并不损害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也不损害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于是,我们可以反思一下:社会上对于性别的规训,是不是都是自己真实想要的?爱情旧脚本的背后,其实是传统的性别规范在制约你。

在学术上有个词叫性别刻板印象,但它也存在着困境:我们自己不能完全吻合刻板印象,同时我们嫌弃别人不吻合刻板印象。相关研究认为,两性的大脑是没有差异的,我们看到的所有差异都是因为某个个体在某一领域从事的事情更多。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与爱情旧脚本里的角色设定紧密相关。

沈老师在研究中发现,两性其实越来越像,然而对立却越来越严重。两性越来越像的例子有特别多,例如过去认为女孩学不好数学、物理,现在女孩也能在数学、物理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程序员过去主要都是男性,今天有很多优秀的女程序员;过去,男性不用护肤品、洗面奶,因为他们认为这非常“娘”,现在男性也注重皮肤的保养;沈老师还大胆预测,现在男性觉得化妆很娘,未来若干年后,男性也会带点妆才能出门。

两性关系的差异

沈老师认为,现代社会两性之间越来越趋同,同性之间的差异反而在拉大,两性之间的差异小于同性之间的差异。但是,两性关系却越来越对立。很多人会对另外的性别持非常否定的态度,把它作为不愿意进入婚姻的理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两性关系的差异,必然会受到背后性别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下面两方面:

生理差异

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我们都知道,女性在生育方面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想要在生理方面实现男女的平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对于平等的理解和平等的执行是会存在一些偏差的。

文化建构的差异

文化在建构的过程中,实际上另一方面也在解构,形成新的刻板印象。

沈老师举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简直是当代许多情侣的真实写照。湖南卫视有一次做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讨论,叫“你有没有 get 到你女朋友生气的那个点?”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女生晚上九点对男生说:“我要睡了。”男生回复:“晚安,拜拜!”然后打了一个通宵的游戏。第二天中午,男生醒来,发现手机里没有一条女朋友的消息,就发信息问:“在干嘛?吃饭了吗?”女生回:“吃了。”男生回:“好的”就放心地约兄弟打球去了。结果球打到一半,女生打来电话问:“你在干嘛?”男生说:“我在打球。”女生说:“好吧,那我不打搅你了。”男生心想,既然不打扰又可以继续打球了,晚上再约女朋友出去吃饭。结果晚上吃饭的时候,女生特别不高兴,态度十分冷淡。男生非常生气,说女朋友还不如正在追自己的 XXX 呢。女生不冷不热地说:“那你去找她啊!”于是男生就假装去找 XXX,故意气自己的女朋友,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女朋友的分手短信。

节目中,很多男生都觉得故事里的男生没什么太大问题,但很多女生马上就能明白这里面的问题。例如,“好吧,那我不打搅你了”这句话,实际上的潜台词是“到底是球重要还是女朋友重要”。结果,男生们又有意见了,如果不和兄弟们打球,会被兄弟们骂死的。再比如,男生第二天早上没有报早,女生就会觉得作为男朋友一点都不在乎自己。一个小故事,就能在节目中引发一场男女对立的激烈辩论。

沈老师讲授这门课程,是希望带我们跳出性别的刻板印象,回归到个体,让差异变得可协调。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逻辑非常糟糕,例如男朋友不懂口红色号,立即推出“直男”。沈老师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们把这种差异看成是个体化的差异,把它放到台面上明说,我为什么会怎么想,你为什么会这么做。这样,双方才能明白彼此的需求,比如我如何做能够让你高兴,你如何做能够满足我的需求。这种讨论是非常必要的。沈老师反对那种“因为你是男的,所以要懂我们女人,不能直男”的逻辑。

跳出刻板印象,处理差异

回归个体,让差异可协调

在爱情中,差异的普遍存在的。实际上,关系越亲密,越不能容忍差异。沈老师上课的时候,如果不认同沈老师的观点,可以关闭不看,完全没有必要专门私信沈老师必须按照这样那样的方式改变说话方式。但是和爱人在一起,我们其实对一致性的需求非常高。对方说话的方式自己不喜欢非常影响自己的感觉。因此,当影响到我的感觉以后,我就非常想要去改变你。

一致性的三个表现

  1. 共同利益。例如男朋友不太会打扮,而自己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干涉对方的穿着。
  2. 行动一致。例如看电影,一方喜欢爱情片,另一方喜欢恐怖片,但是看电影必须得选择一部电影来看。
  3. 朝夕相处。恋人是时时刻刻朝夕相处的,不像老师和学生,下课了或者毕业之后就很少有交集了,恋人之间存在差异就不得不去解决。

处理差异的能力是维持爱的核心能力,也是这个模块要传达的主要能力。

问答

怎么看待男偶像的“娘化”?

沈老师其实不太喜欢“娘化”这个词。沈老师认为,男女两性并没有说男性一定要阳刚,女性一定要温柔。首先,现代社会对于男性来说已经不太需要狩猎文化所要求的阳刚、勇敢,反而会要求采集文化当中的精致。而且,现在年轻女孩都喜欢“小鲜肉”,喜欢长得好看的男生,反而对于肌肉男的欣赏没以前那么足了。沈老师认为,这和当今女性害怕阳刚之气的负面——暴力倾向有关。

沈老师不认为现在的男偶像是一种“娘化”,她认为这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了,变得更精致了,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用“娘化”一词实际上背后有一个刻板的歧视,就是凡是和女性气质有关的就是价值低的。

爱情课里为什么要聊社会性别与差异?

当我们在寻找爱情追求幸福时,我们会发现幸福首先是一个个体的体验,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独立的对幸福的判断。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而且有很多外面看待自己的眼光,例如阶层的眼光、性别的眼光、年龄的眼光。在两性关系中,外面看待自己的眼光中对自己寻找爱情追求幸福影响最大的就是性别的眼光。它有时很吻合,使我们感到幸福,推动爱情的发展;有时就不吻合,使我们感到痛苦,阻碍爱情的发展。

而如果我们讨论社会性别,然后再去反思刚才的问题,就会发现我们多了一条追求幸福的道路。过去,我们必须要裹起自己的脚,才能穿上小鞋子。现在,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可以去穿适合自己的鞋子。虽然我们不能够改变他人,改变整个社会的眼光,但是作为个体,我们至少能够让那些不适合自己的眼光变成束缚自己的枷锁。

为什么两性现在喜欢互相攻击,而非反省自身?

沈老师在网络上浏览了很多关于男女两性对立的问题,发现实际上除了男女对立之外,男性内部和女性内部也存在这种现象。沈老师认为,究其根本,是因为互联网经济是关注力经济,流量至上。因此,“撕”、“怼”现象层出不穷,“杠精”、“键盘侠”在网络上横行霸道。沈老师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假象,在日常生活中,这个问题没有那么严重。

【个人观点】

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已经掌握的部分证据,相当一部分的“微博女权”账号都是有专业公司运营的。他们煽动男女对立,在互联网上鼓吹所谓“女权”,目的之一是为了流量。他们发明网络用语,热衷“贴标签”,例如“直男”、“钢铁直男”、“直男癌”等。他们还控制微博热搜,例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利用广大青年女性的消费能力,宣扬消费主义,有意无意地贬低理性消费就是“直男”。从根本上看,“微博女权”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作为当代青年,针对网络上的极端言论不要随波逐流,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尤其是当代女性,不要被所谓“微博女权”的煽动性言论所蛊惑。

优秀的人都是雌雄同体吗?

沈老师认为,优秀的人是不可被性别所界定的。例如,我们过去认为男性都是理性的,女性都是感性的。实际上,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都很重要。理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感性思维能够让我们有人情有温暖。

沈老师不太认可“雌雄同体”的说法,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特质是雌性或者雄性特有的。

为什么有些女性觉得美的人,男性会无感?

沈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是女性觉得美,男性无感,而是有些人觉得美,另外一些人觉得无感。

实际上,上层社会和统治阶级决定社会审美。例如在战争年代,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因此大家会认为肥胖是一种美。而在和平年代,大家物质生活富裕,因此大家会认为苗条是一种美。即使在同一个社会,审美也是多元化的,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

男女在爱情中的需求有区别吗?

实际上男女两性之间没有差异,但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人对于爱情的需求取决于手里拿的爱情脚本,关键在于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