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自由和德性:爱情不是零和游戏

沈老师在研究中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把爱情看得非常理性,特别是把爱情看成是竞争关系。他们经常计算是你爱我多,还是我爱你多。他们经常会说:是找一个我爱的人?还是找一个爱我的人?在他们看来,爱是可以比较的。

沈老师认为,当你想象爱情的时候,我们一方面是很理性的,但另一方面你一定要知道,爱情本身是感性的,是非常美好的。但不论如何,沈老师告诫我们,一定不能把爱情看成是零和游戏。因为一旦把爱情看成是零和游戏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一起呢?

零和游戏产生的原因

沈老师认为,把爱情看成是零和的第一个原因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被施予爱,却不懂得给予爱。他们对爱的理解就是,得到就是爱,所以付出就是损失。但实际上,这很明显是一个误区。

第二个原因是,随着这几十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房价居高不下成为了爱情的重大杀手,使得我们的理性压过了感性。在购置婚房时,由谁出钱,出多少,双方是需要谨慎地商量的。当我们计算得太多,就会失去关于我们的概念。

美国学者奇克·祖宾提出依恋理论,一个核心概念是帮助取向,就是你爱一个人,一定会很愿意帮助他。因此沈老师认为,当我们不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的时候,就产生了“我们”,这时候才有了爱的感觉。

学习给予,走出零和游戏

1. 爱的本质是给予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给予,走出零和游戏?沈老师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强调,爱的本质是给予。因此,当我们处在爱的关系里面时,我们就特别愿意去付出。而如果我们对爱的理解错误,变成是特别想要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东西的时候,这个爱就很难长久。这里的给予应当是非常快乐的给予,所有关于爱的给予都应该是非常快乐的,而不是感到难受的。

2. 给予是自我潜能的最高表现

沈老师认为,对于有创造倾向的人来说,给予是自我潜能的最高表现。我们的活力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如果我们觉得每一次的给予都是损失的话,你其实就不会去体会爱本身所带来的那些愉悦的感受。

每一次给予都是在两个人的情感账户里存钱,当你给不出去的时候,对方会给你,这时候我们又有能量了。你会发现,在给予的过程中,爱是顺着给予传递给对方的。

我们回到本次课程开始的问题:是找一个我爱的人,还是找一个爱我的人?

沈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和一个你不爱的人结婚。因为如果你不爱他,你是没有那个给予的动力。

3. 给予爱的三个原则

  1. 首先要了解对方要什么。如果你给出去的东西是对方不要的,那就没有价值。
  2. 如果给予被看到,给予就是一种收获。如果一直没有被看到,给予就变成了单向的付出。
  3. 把给予变成获得,很重要的是权责利的一致,而且是一致在一个人身上。当我承担某个责任的时候,也意味着我拥有了做这个事情的权利,我也拥有了它所带来的好处。

为什么一定要走出零和游戏

沈老师认为,走出零和游戏是为了寻求更好的联合的关系,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这就像做蛋糕一样。本来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做一个适合他自己大小的蛋糕,但是如果两个人一起做一个蛋糕,你会发现那个蛋糕的大小要比两个人各自独立做的蛋糕大得多。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这个蛋糕我们两个人应该怎样做,最后这个蛋糕怎么分。

三种公正路线:福利、自由和德性

在爱情新脚本中,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平等的,因此切蛋糕就要公平公正。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提出公正理论,即社会领域的三种公正路线:福利、自由和德性。

  1. 福利:即让福利最大化。在家庭领域,就是让家庭多数人的幸福最大化,整体利益最大化。
  2. 自由:尊重人们的自由选择。在家庭里面,每个家庭成员,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都有自由选择权。
  3. 德性:即培养德性。如何去推进共同的善,在家庭领域,就是怎么做才是对我们的关系有贡献的,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

总结

究竟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没有标准。沈老师认为,我们要去想象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幸福模式,为了这个想象的美好去努力。在协调福利和自由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建立一种更好的爱情模式和婚姻模式,决定了我们的关系能走多远。

问答

伴侣提出需求,不想去配合怎么办?

沈老师认为,这根本不是配合不配合的问题。当对方表达需求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两点:第一,这个需求是一个什么样的需求,是我的需求,你的需求,还是我们的需求?如果是我们的需求,实际上我们都是有义务去做的,例如教育孩子。如果对方提出的需求你都不想去满足,那你也就不配拥有好的爱情。第二,对方提出的所有需求不一定我要全部满足。什么时候满足、怎么满足,都是可以协商的。

给予的时候,希望对方能回报我的反馈,这是不够爱的表现吗?

沈老师认为,这是人非常正常的一个反应。我们需要告诉对方你什么样的反应能够让我感到舒服,要不断地给予暗示、给予肯定。

假设男一号月入1万,愿意在我身上花8000;男二号月入5万,愿意在我身上花1万。那么在我身上花更多钱的男朋友,是更爱我的那个人吗?

沈老师认为,这取决于你需要花多少钱。如果你每个月只需要花6000元,其实这两个男生已经足够爱你了。

但这里面其实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比例的问题,一个人愿意拿出自己的稀缺资源来,在我们的观念中往往是更爱对方的。因此,关键在于看他愿意拿出来的到底是不是他的稀缺资源,这和占收入的比例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

怎么判断两个人对于幸福的想象是不是一样的?

沈老师认为,两个人并不需要对幸福的想象一模一样。我们其实要的是不断打开对幸福的想象,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我们对于幸福想象的边际越来越大。

大事一方决定,小事另一方决定,这样的决策方式合理吗?

都说男人负责大事,女人负责小事。但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究竟什么是决策?决策是牺牲一方利益而去维护另外一方利益吗?什么是大事,什么又是小事呢?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难明确界定。因此沈老师认为,决策归根结底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不断给予对方,会变得付出感很强吗?这中间有界限吗?

沈老师认为,给予和付出感的不同就在于,给予本身是你自己的感受,是很快乐的。如果你不快乐,这就不叫给予,只是在单向付出。

关于幸福的想象,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吗?两个人一定要同步吗?

沈老师认为,对于幸福的想象,随着年龄的变化,是一定会变化的。有的时候,两个人对于幸福的想象是同步的,但有的时候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一定要完全一致,但至少能共存。如果这种想象是完全对立的,请及时止损。

Prev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