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

论男女两性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两性关系#社会学

目前的中国社会,男女两性的性别矛盾在网络上日益突出。但是,作为无产阶级的我们必须要明白,当今社会种种矛盾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只是性别矛盾本身吗?如果我们把握不住基本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很容易陷入到纯粹的男女两性性别对立的陷阱之中,这完全就是上了资产阶级的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导致无产阶级的内斗。 资产阶级控制大众舆论,制造和煽动男女两性对立的言论。所谓的“女权”、“女性独立”、“小仙女”、“直男”等词语被资本异化,消费主义的错误思潮正在广大青年当中蔓延。网络短视频“毒鸡汤”横行,严重侵蚀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撰写此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系统论述关于男女两性解放的问题。 男女两性的性别矛盾的问题由来已久,因此我们必须要从人类社会历史当中进行探究。本文首先从阶级产生以前的各类原始社会开始,探究男女两性的矛盾从何而来。接下来,本文继续探究阶级产生以后的各个社会形态,挖掘男女两性矛盾的根源与私有制和父权制的关系。紧接着,本文介绍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妇女解放运动,分析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妇女解放斗争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总结完人类社会历史后,本文还将深入分析当下的中国社会存在的男女两性矛盾对立的表现和根源,勾勒共产主义社会中男女两性关系的宏伟蓝图。最后,本文指出,男女两性要想实现真正的、彻底的解放,必须消灭私有制、父权制。男女两性的解放是全人类解放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要求。

Read more →

September 29, 2023

从“改变命运的”光头强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影评#社会学#沈奕斐

截至 2024 年 5 月 28 日 0 时,《熊出没·逆转时空》总票房突破 20 亿,成为中国影史继《哪吒之魔童降世》后第二部票房突破 20 亿的动画电影。《熊出没》的故事自从 2012 年问世来深受小朋友的喜爱,《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也已有十余载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让长大后的我们在电影院里潸然泪下,久久不能忘怀? 儿时的我们嘲笑光头强,伐木被人催,砍树被熊追,光头强越是倒霉,我们越是觉得好笑。然而,长大后的我们,面对生活的不易,又何尝不以光头强自比?光头强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需要工作生活,春节也需要回家过年…… 毫无疑问,金钱,正是光头强梦寐以求的。终于,光头强有了进城赚大钱的机会,从程序员做到部门主管。然而,拥有自己曾经希望拥有的一切,却又感到空虚寂寞。光头强不禁扪心自问: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结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视频中对于“做自己”的探讨,本文将通过光头强的视角,深入解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Read more →

June 5, 2024

挑战 2024 年高考数学新课标 I 卷压轴大题

#数学#高考#函数与导数#数列

2024 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全国 I 卷退出历史舞台,很多省份开始采用新高考 I 卷。不少考生反映今年的试题相较过去几年要容易一些,只是压轴大题有点难度。按照惯例,我将继续尝试一下今年数学的最后两道大题,感受一下新高考的变化。

Read more →

June 7, 2024

东方之美:谈谈中国人的审美自信

#这就是中国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携手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一同讨论中国人的审美自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要夺回我们的审美权,或者重建我们的审美权。因为这些年,我们的审美权由于种种原因,相当长时间内,被西方标准、西方话语影响了,而且是有意的、刻意的,造成我们很多人文化不自信,标准不自信。 本文将高世明教授和圆桌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并且针对部分抽象的内容进行解读。

Read more →

February 14, 2024

分块矩阵的乘法

#数学#线性代数

矩阵乘法是线性代数中最重要的运算之一。在机器学习中,矩阵乘法也是经常用到的运算,最常见于 MLP 线性层。 而在实际的模型训练和推理系统中,模型参数和中间激活的张量可能非常大,而 GPU 显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将张量切分为多个块,以在 GPU 上实现并行计算。而这和分块矩阵的乘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Read more →

November 28, 2023

图解 Flash Attention

#LLM#Attention#Softmax

Flash Attention 是目前针对 Attention 计算最优解决方案的开山工作,旨在从底层 GPU 的 HBM(High Bandwidth Memory)和 GPU 的片内 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的角度尽可能降低访存开销,从而加速 Attention 的计算,在长序列的情况下展现出了优良的性能。 然而,Flash Attention 对于 LLM 初学者来说很不好理解,因为它需要我们对 Attention 的计算过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而其中的难点在于 Softmax 的计算的可分割性的理解。本文希望通过丰富的插图乃至动画,让 Flash Attention 能够通俗易懂。

Read more →

January 27, 2024

大模型推理技术栈

#LLM#Inference

持续更新中……

Read more →

January 2, 2024

Towards Efficient Generative Large Language Model Serving: A Survey From Algorithms to Systems

#LLM#Inference#Survey

随着 AI 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 ChatGPT 的诞生,标志着深度学习已经进入了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的时代。然而,LLM 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大规模而给部署和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 Catalyst 团队在他们的最新综述论文中,从机器学习系统的研究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前沿 LLM 推理从算法到系统的产生的重大变革。

Read more →

January 15, 2024

挑战 2024 年考研数学(一)

#考研#数学

2024 年考研已落下帷幕。据报道,今年考研的人数比去年减少了 36 万(共 438 万人报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刚刚结束的数学科目考试中,不少考生哀叹今年的数学试题难如登天,特别是 301 数学(一)。 本篇博客将持续更新今年数学(一)每道题目的详细作答过程,体会莘莘学子们在考场上的不易。

Read more →

December 24, 2023

大模型的参数量及其计算访存开销的理论分析

#LLM

推理服务系统的根本目标在于降低时延和提高吞吐量,LLM 推理的优化也是如此。首字时延(Time To First Token, TTFT)和吐字时延(Time Per Output Token, TPOT)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何优化 LLM 推理的这两个指标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深入理解 LLM 架构,分析其参数量和计算访存开销。

Read more →

November 1, 2023

调和级数的前 n 项和

#数学#无穷级数#微积分

在推导大模型 Decoder 的自注意力的算术强度时,遇到了如下的数列求和问题: ∑i=1Sout1Sin+i= ∑i=1Sout1i−∑i=1Sin1i \begin{aligned} & \sum_{i=1}^{S_{out}} \frac{1}{S_{in}+i} \\ =\ & \sum_{i=1}^{S_{out}} \frac{1}{i} - \sum_{i=1}^{S_{in}} \frac{1}{i} \\ \end{aligned} = ​i=1∑Sout​​Sin​+i1​i=1∑Sout​​i1​−i=1∑Sin​​i1​​这涉及到求调和级数的前 nnn 项和。所以,本文来研究这个问题。

Read more →

December 2, 2023

Dirichlet 积分

#数学#微积分

【问题】计算广义积分 ∫0+∞sin⁡xxdx \int_{0}^{+\infty} \frac{\sin{x}}{x} \mathrm{d}x ∫0+∞​xsinx​dx

Read more →

November 26, 2023

并行计算集合通信初步

#并行计算

作为并行计算的一个重要概念,集合通信经常被用来构建高性能的单程序流/多数据流(Single Program-Multiple Data, SPMD)程序,譬如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本文将介绍集合通信中的常见算子,并分析其复杂度。

Read more →

November 5, 2023

社会学的邀请

#社会学

我们为什么会按照我们想的那样去做呢?我们为什么会按照我们做的那样去做呢?社会学旨在对这两个问题提供答案。尽管其他学科也试图做出回答,但社会学提供的分析视角,既有更大的包容性,又有更大的密切性,它比我们在许多其他领域可能找到的观点要更为基本、更为明确。社会学可使我们洞悉“全景”。 我推荐的这本《社会学的邀请》,是一部很好的社会学入门读物。

Read more →

October 14, 2023

加速行业智能化,共赢智能化未来

#孟晚舟

华为全联接大会 于 2023 年 9 月 20 日在上海拉开帷幕。大会以“加速行业智能化”为主题,与全球行业精英、技术专家、合作伙伴、开发者等共同探讨如何把握战略机遇,通过行动共赢智能化未来。华为在大会上发布了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将在持续深耕 AI 根技术的基础上,打造坚实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使能百模千态,赋能千行万业。会上,华为还发布了智能化参考架构以及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推出 《加速行业智能化》白皮书 ,希望对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的实施和落地提供更具体的帮助和参考。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孟晚舟女士做了以“加速行业智能化,共赢智能化未来”为主旨的演讲。演讲内容深入浅出,紧随前沿,可谓是华为“轻舟已过万重山”后立下的雄心壮志。本文为孟晚舟的主旨演讲原文。

Read more →

October 13, 2023

挑战 2023 年高考全国乙卷数学压轴大题

#数学#高考#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

2023 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不少考生反映今年的试题相较过去几年要容易一些。按照惯例,我继续尝试一下今年全国乙卷数学的最后两道大题。

Read more →

June 14, 2023

“孔乙己文学”现象的背后

最近互联网平台挂起了一股“孔乙己文学”之风。广大以年轻人为主的网友将自己的通过努力、内卷取得的学历比作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 本文将着眼于“孔乙己文学”现象,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Read more →

March 23, 2023

美西方民主的政治责任缺位

#范勇鹏#美国民主

今天美国社会内部所爆发的种种问题不禁使美国人民深思,自己的国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遗憾的是,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仍有大量美国人民认为是自己国家的民主出了问题,认为只有民主才能够解决这些内部矛盾。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指出,其实美西方所谓的民主根本不是真正的民主。到底什么是民主?美西方的民主到底是不是民主?它存在哪些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民主? 这些问题,范教授在一系列视频中从三个维度分析美西方民主与政治责任之间的关系,并且给出了答案。本文根据相关视频进行整理。

Read more →

November 29, 2022

相关性和因果性

#逻辑学

女性学历高会导致不生孩子?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结论。 本文结合视频中的这个具体例子,系统梳理社会科学中相关性、因果性的概念。

Read more →

November 25, 2022

从精神上站立起来

#这就是中国#范勇鹏

“一边是‘精神美国人’,一边是自信阳光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全力支持中国正能量,走向全世界。” “在这种碎片化、西方化、功利化的环境之下,不少人处处以西为师,学问只为稻粱谋。” 近期,人教版小学课本插画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热议。 在东方卫视6月2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48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老师,就从这一事件开始,聊中国人如何“从精神上站立起来”。

Read more →

June 26, 2022

挑战 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数学压轴大题

#数学#高考#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

2022 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不少考生表示今年的数学是“历史第二难”。于是,我打算尝试一下今年全国乙卷数学的最后两道大题,切身体会一下今年学子们的不易。

Read more →

June 15, 2022

A Survey of Recent Advances in Edge-Computing-Powe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

#文献精读#综述#边缘智能

本文是一篇关于边缘计算赋能人工智能物联网 AIoT 的研究综述,于 2021 年发表在 CCF A 类期刊 Internet Things of Journal (IoT-J) 上。 原文链接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has created a ubiquitously connected world powered by a multitude of wired and wireless sensors generating a variety of heterogeneous data over time in a myriad of fields and applications. To extract complete information from these data, advanc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especially deep learning (DL), has proved successful in facilitating data analytics, future predic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The collective integration of AI and the IoT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I-of-Things (AIoT) systems that analyze and respond to external stimuli more intelligently without involvement by humans. However, it is challenging or infeasible to process massive amounts of data in the cloud due to the destructive impact of the volume, velocity, and veracity of data and fatal transmission latency on networking infrastructures. These critical challenges can be adequately addressed by introducing edge computing. This article conducts an extensive survey of an end-edge-cloud orchestrated architecture for flexible AIoT systems. Specifically, it begins with articulating fundamental concepts including the IoT, AI and edge computing. Guided by these concepts, it explores the general AIoT architecture, presents a practical AIoT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AI can be applied in real-world applications and summarizes promising AIoT applications. Then, the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AI models regarding inference and training at the edge of the network are reviewed. Finally, the open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this promising area are outlined.

Read more →

June 6, 2022

Types of Transition Words and Phrases in Academic Writing

Transition words and phrases (also called linking words, connecting words, or transitional words) are used to link together different ideas in your text. They help the reader to follow your arguments by express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sentences or parts of a sentence. 过渡的单词和短语(也称为连接词)用于将文本中的不同观点连接在一起。它们通过表达不同句子或句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帮助读者理解你的论点。

Read more →

May 17, 2022

在服务器上部署 Overleaf

#Docker

Overleaf 是开源的在线实时协作 LaTeX\LaTeXLATE​X 编辑器。官方还提供了开源镜像,可以在服务器上部署。由于课题组需要多人在线协作撰写论文,特写此文记录 Overleaf 环境部署的说明。

Read more →

April 15, 2022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温铁军#经济

温铁军教授及其团队这几十年来专注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他“用脚做学问”的精神,即政策研究必须基于与基层民众一起工作得来的实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钦佩。 温铁军教授的这本《八次危机》分析了新中国 1949 年成立以来到 2009 年这 60 年来经历的主要危机及其克服的办法,总结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路径,展示了中国如何成功实现软着陆,并利用危机进一步发展。 本文为读书笔记,梳理了八次危机的产生背景、表现形式、作用机理、解决方案以及历史经验,不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ad more →

March 12, 2022

Clou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其概念最早于 2006 年由 Google 公司提出,具体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构成一个共享资源池(包含计算设施、存储设备、应用程序等),并以按需支付、弹性扩展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本文旨在生动形象地介绍云计算的体系结构,方便大家理解其中的一些抽象概念。

Read more →

March 7, 2022

郑强与杨澜对话中国教育

#教育#郑强

郑强教授做客杨澜主持的系列节目《毛铺和文化录》第二季,从“双减”政策的话题开始谈到中国教育的问题,给出了十分犀利的观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本文根据节目内容筛选和整理出郑强教授的部分观点和看法,以郑强和杨澜两人的对话的形式呈现。

Read more →

February 19, 2022

从公司到国家:美国制度困局的历史解释

#范勇鹏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认为,中国已经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完全可以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评述自己的国家与外部世界。我们要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的这本《从公司到国家:美国制度困局的历史解释》全景再现美利坚创制历程,深度解读一个公司型国家的制度逻辑。

Read more →

November 23, 2021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本文根据原书逻辑整理出思维导图,并做读书笔记。

Read more →

February 15, 2022

“世界民主峰会”喜剧还是闹剧?

#这就是中国

2021年12月4日、5日,国务院、外交部先后发表了《中国的民主》白皮书1和《美国民主情况》报告2,可谓是意味深长。如果没有特别留意当时的新闻,我们还不知道12月9日美国要张罗的所谓“民主峰会”。可所谓“民主峰会”最后却没能达成任何的宣言或者共识,反倒是展现出了美式民主的虚伪和荒唐。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在《这就是中国》第129期节目上火力全开,做了精彩且犀利的演讲。本文是范教授在节目中的演讲原文,不代表本文作者观点。

Read more →

January 12, 2022

【跨年演讲】温铁军:为什么我对中国2022年的经济前景保持乐观?

#经济#温铁军

2021年已经过去,2022年也已到来。在庆祝新年的同时,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仍然十分关心中国的宏观经济。为此,温教授为国际会议提前预录的跨年演讲,从三个方面解释他对中国明年的经济形势保持乐观的原因。

Read more →

January 1, 2022

美式反恐 越反越恐

#这就是中国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认为,美国发动的所谓“全球反恐战争”带来的越反越恐这样一种局面,背后是美国这个国家缺少智慧。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宗教学研究室主任邱文平在《这就是中国》第124期节目上做了精彩且犀利的演讲。本文是邱主任在节目中的演讲原文,不代表本文作者观点。

Read more →

December 7, 2021

系统爆破西方话语体系

#范勇鹏

毫无疑问,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举世瞩目,这充分证明了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却没有得到恰当的表达,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中国都长期面临着话语的赤字。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价值观肆意激荡,侵蚀着我们的政治观念、社会道德和文化自信。对于一般党员干部和广大善良而单纯的群众来讲,去判断各种文化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倾向是十分困难的。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不管中国多么低调,也没有办法回避西方金融资本的攻击。中国已经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关头,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因此,今天中国应该理直气壮地建构和传播中国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Read more →

December 3, 2021

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

#文献精读#Transformer

Vision Transformer (ViT) 是目前计算机视觉 (CV) 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一项工作,因为他挑战了自从 2012 年 AlexNet 提出以来的 CNN 模型在 CV 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实验表明,如果能够在足够多的数据集上做预训练,那么即使不使用 CNN 也能达到同等甚至更高的精度。 ViT 不仅在 CV 领域挖了一个大坑,而且还打破了 CV 和 NLP 在模型上的壁垒,所以在多模态领域也挖了一个大坑。于是,在 2020 年 10 月本文在 arXiv 上公开以后,基于 ViT 的工作层出不穷。毫无疑问,ViT 标志着 Transformer 模型正式杀入 CV 界,也标志着 Transformer 模型正式成为继 MLP、CNN、RNN 之后的一种新的模型范式。 原文链接

Read more →

November 30, 2021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Transformer

Transformer 是目前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最著名的模型之一,由 Google 团队于 2017 年 6 月提出,发表在 NeuralPS(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上。起初是为了解决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领域中的机器翻译问题,没想到它的效果竟然超越了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只需要用 encoder 和 decoder 以及注意力 attention 机制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Transformer 本身是专门为 NLP 领域量身定制的,但是后来人们将图像等数据编码和序列化之后同样可以放进 Transformer 中进行训练,并且也能让模型达到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和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DNN)相比更加出其不意的效果。这才让 Transformer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大火了起来。 原文链接

Read more →

November 9, 2021

我的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马克思主义

本文是一篇哲学论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以及人的解放四个方面,对爱情进行了深入剖析,建立起我的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Read more →

August 9, 2021

Edge Intelligence: Architectures,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

#文献精读#综述#边缘智能

这篇关于边缘智能的综述文章最近一次修订时间为2020年12月。这篇文章的作者将边缘智能的相关工作分为四大部分:边缘缓存、边缘训练、边缘推断、边缘卸载,并且针对每部分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文献调研和阐述分析。 原文链接

Read more →

July 8, 2021

Classification of Computation Offloading

#边缘计算#任务卸载

2021年6月23日上午8:30,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克勤教授在线上做题为《移动边缘计算中任务卸载的博弈论方法》的报告。 本文将李教授报告中关于边缘计算领域研究的十个维度进行整理。对这十个维度熟悉到一定程度后,任何关于边缘计算的工作我们都可以进行定位。

Read more →

July 5, 2021

How to Read a Paper

#文献精读

这是 2007 年发表在 SIGCOMM 上的一篇文章,作者提出了文献的三遍阅读法,并且介绍了如何利用这种方法做文献调研。 原文链接

Read more →

June 29, 2021

“不忘初心 一生一誓”——毕业生党员交流会

2021年6月24日,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了以“不忘初心 一生一誓”为主题的毕业生党员交流会活动。 交流会上,每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各位学生党员积极发言,感悟四年来的学习与收获。辅导员老师给予同学们祝福和寄语,葛大圣老师即兴作诗一首。蒋伟书记最后做了总结,给全体党员寄语。

Read more →

June 24, 2021

挑战 2021 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压轴大题

#数学#高考#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

2021 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转眼间大学即将毕业。回想当年高考解析几何和导数两个压轴大题没能拿到满分,内心感到非常遗憾。因此,今天我将重新来到高考的古战场,再战解几导数大题。

Read more →

June 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