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拍
时值
时值(Note Value)指音符持续的时间长度。常见的时值有:
- 全音符(𝅝):4 拍
- 二分音符(𝅗𝅥):2 拍
- 四分音符(𝅘𝅥):1 拍
- 八分音符(𝅘𝅥𝅮):1/2 拍
- 十六分音符(𝅘𝅥𝅯):1/4 拍
这里的“拍”这个单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首先需要定义好一拍的长度,才能定义时值。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拍号的概念。
拍号
拍号(Time Signature)通常写在乐谱开头,表示每小节有多少拍,以及每拍的时值。也就是说 X/Y 表示以 Y 分音符的时值为一拍,每小节有 X 拍。
常见的拍号有:
- 4/4 拍:每小节 4 拍,每拍为四分音符(又称“常用拍”或“全音拍”)。
- 3/4 拍:每小节 3 拍,每拍为四分音符,常用于圆舞曲。
- 2/4 拍:每小节 2 拍,每拍为四分音符,常见于进行曲。
- 6/8 拍:每小节 6 拍,每拍为八分音符,常见于摇篮曲、快板等。
时值的绝对值
时值的绝对长度取决于每分钟节拍数(BPM,Beats Per Minute)。常见速度术语有:
- Largo(广板):40-60 BPM
- Adagio(柔板):66-76 BPM
- Andante(行板):76-108 BPM
- Moderato(中板):108-120 BPM
- Allegro(快板):120-168 BPM
- Presto(急板):168-200 BPM
注意,这些用意大利语的速度术语只是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要具体确定时值的绝对值,还是要使用 BPM 这个概念。
例如,我们在五线谱中看到 𝅘𝅥=80,这表示每分钟有 80 拍,那么每拍的时值就是 0.75 秒,即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
时值的表示法
仅靠 分音符( 为自然数)表示时值是不够的,因为它们所能表示的时值不能覆盖所有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一些其他的表示法来补充。
附点音符
附点音符是在音符后加一个小点,表示该音符的时值增加一半。例如:
- 二分音符附点(𝅗𝅥.):3 拍
- 四分音符附点(𝅘𝅥.):3/2 拍
- 八分音符附点(𝅘𝅥𝅮.):3/4 拍
复附点音符
复附点音符是在附点音符后再加一个小点,表示该音符的时值增加一半的再一半(即增加四分之一)。例如:
- 二分音符复附点(𝅗𝅥..):7/2 拍
- 四分音符复附点(𝅘𝅥..):7/4 拍
- 八分音符复附点(𝅘𝅥𝅮..):7/8 拍
延音线
假设我们需要表示 5/4 拍,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仅凭附点音符还是不够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延音线。
延音线(Tie)是连接两个相同音高的音符,表示将它们的时值相加。
三连音
三连音(Triplet)是在 拍之内,将音符的时值三等分。由于 3 和 2 是互质的,因此无论如何对 分音符进行组合,都无法得到三连音中每个音符的时值。
由于三连音的节奏与 拍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初学者在打拍子时是比较难把握住节奏的。
同理,还有二连音(Duplet)、四连音(Quadruplet)、五连音(Quintuplet)、六连音(Sextuplet)、七连音(Septuplet)、八连音(Octuplet)……
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连音其实可以并不仅限于在 拍内进行,二连音和四连音很多时候都可以用附点音符来表示。只不过,在非四拍子的拍子中(例如 3/8 拍、6/8 拍),就需要有这些连音来表示。
拍号的强弱规律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无论是何种拍号,每小节第一拍都是强拍,并且每小节都只有这一个强拍。如果后面还出现了强拍,那么就要变成次强拍。
单拍子与复拍子
- 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并且也存在弱拍。
- 复拍子:由相同的单拍子组合而成。并且从第二个强拍开始,都要变成次强拍。
例如:
- 2/4 拍:强-弱(单拍子)
- 3/4 拍:强-弱-弱(单拍子)
- 4/4 拍:强-弱-次强-弱(由 2 个 2/4 拍组成的复拍子)
- 6/8 拍:强-弱-弱-次强-弱-弱(由 2 个 3/8 拍组成的复拍子)
混合拍子
混合拍子(Mixed Meter)是由不同的单拍子组合而成的。这与复拍子相对,不过它也遵循“从第二个强拍开始,都要变成次强拍”的规律。
例如:
- 5/4 拍
- 强-弱-次强-弱-弱(由 2/4 拍和 3/4 拍组成的混合拍子)
- 强-弱-弱-次强-弱(由 3/4 拍和 2/4 拍组成的混合拍子)
- 7/4 拍
- 强-弱-次强-弱-次强-弱-弱(由 2/4 拍、2/4 拍和 3/4 拍组成的混合拍子)
- 强-弱-弱-次强-弱-次强-弱(由 3/4 拍、2/4 拍和 2/4 拍组成的混合拍子)
- 强-弱-次强-弱-弱-次强-弱(由 2/4 拍、3/4 拍和 2/4 拍组成的混合拍子)
因为混合拍子的组合顺序存在多种可能,所以次强拍的位置也有多种可能。具体次强拍的位置需要根据具体的音乐律动来感受和分析。
弱起和弱起小节
了解了拍号的强弱规律之后,还有一点需要明确——实际上,音乐不是从强拍开始的,而是从弱拍或者次强拍开始的。
通常,弱起小节是不完整的小节。在很多简谱中,弱起小节的拍数与标注不符(即少于标注的拍数)。本质上看,弱起小节和正常的小节一样,只不过前面的时值从休止符填充了,这样也就没有了强拍。
那么为什么需要弱起小节呢?在音乐开始时,它会打破沉寂,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如果直接进入强拍,则会显得突兀。
另外编配和弦也是从强拍开始。强拍通常作为和弦出现和变化的地方,这样才能增强和弦变化带来的不同情绪。因此弱起小节通常也是没有和弦的。
打拍子
本教程只介绍四拍子的打拍子的方法,即 V 字形打拍法。
在拿到一首默认的曲子时,初学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打拍子,然后再带入音高唱出旋律。
在打拍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 将所有的音替换为 X,唱作“哒”。
- 遇到休止符,拍子照常打出。
常见节奏型
节奏型(Rhythm Pattern)是指一拍以内,各种音符时值的组合方式。常见的节奏型有:
二八
二八节奏 是指在一拍内,有两个八分音符。
四十六
四十六节奏 是指在一拍内,有四个十六分音符。
前八后十六 前十六后八
前八后十六节奏 是指在一拍内,先有一个八分音符,然后有两个十六分音符。
前十六后八节奏 是指在一拍内,先有两个十六分音符,然后有一个八分音符。
前附点 后附点
前附点节奏 是指在一拍内,先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然后有一个十六分音符。
后附点节奏 是指在一拍内,先有一个八分音符,然后有一个附点十六分音符。
小切分
小切分节奏 是指在一拍内,先有一个十六分音符,然后有一个八分音符,最后有一个十六分音符。
节奏型的多拍拓展
在常见一拍以内节奏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其拓展到多拍。例如在两拍内,还有以下节奏型:
大附点
大附点节奏 是指在两拍内,有一个附点四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
大附点节奏还有一些变体,例如 ,以及交换它们的次序。
大切分
大切分节奏 是指在两拍内,先有一个八分音符,然后有一个四分音符,最后有一个八分音符。这相当于将小切分节奏的时值扩大为两倍。
大切分节奏同样也有一些变体,例如 、 等,以及交换它们的次序。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将中间的四分音符进一步拆分,否则就不是大切分节奏了。关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会深入讨论切分节奏与切分音这个概念。
切分节奏与切分音
事实上,除了一个小节内的每一拍有强弱规律之外,每一拍内也有强弱规律。这个规律同样也是先强后弱,例如二八节奏的第一个八分音符、四十六节奏的第一个十六分音符都是强音。
切分节奏(Syncopation)是指在一拍内,弱音变成强音的节奏型。例如在小切分节奏 中,第二个八分音符变成了强音。此时我们称这个最强的八分音符为切分音(Syncopated Note)。
从本质上看,切分节奏改变了一拍之内的强弱规律,从而使得节奏更有律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