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关系:不用激情和亲情要求长期的爱情
从本讲开始,沈老师主要讲授爱情作为一种长期关系,如何来经营和维护。
在之前的课程中,沈老师谈了关于差异的问题,关于权责利一致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为我们如何经营爱情这样一种长期关系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然而,我们对于爱情关系的想象,总是停留在长期关系开始之前。童话故事中经常有王子和公主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幸福地在一起了。可是究竟是怎么幸福地在一起,这个故事就不再告诉我们了。偶像剧也是同理,两个人在大结局都会幸福地在一起。可如果故事再往后续,你就会发现它变成了另外一个剧——家庭伦理剧。这里,沈老师甚至愿意称之为家庭狗血剧,是因为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例如婆媳矛盾、婚后出轨等。
因此,这些社会现象传达出来的爱情其实是两个极端。在爱情刚开始的时候特别美好,特别激情;而一到后面,特别是进入婚姻之后,就变得鸡飞狗跳。
爱情新脚本:加法关系
沈老师反对上述对爱情的理解。沈老师认为,在爱情新脚本中,过去是减法,现在是加法。在爱情旧脚本中,我们一旦确认关系,就不会再分开,日子是一天天过,一天天减掉的。但是在爱情新脚本中,沈老师强调它是一个加法关系,每天都需要去经营爱情。
沈老师在这里引出了爱情体验的概念。爱情体验和爱情关系不同,爱情关系确立以后,依然需要不断地丰富爱情的体验。
错误方向一:用短期关系来处理长期关系
在爱情四象限理论中,沈老师讲过不论爱情从享乐型开始还是从互惠型开始,最终都是朝成长治愈型发展的,而不是停留在最一开始激情的阶段。沈老师在研究中发现,想要回到过去激情的阶段是非常艰难的。
沈老师在之前的课程谈到过爱情的序列理论,她认为爱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双方相互的吸引靠的是激情。我们在刚刚碰到对方的时候,感觉心潮澎湃,一天不见就魂牵梦索,一牵小手就可以激动一宿。这就是激情,这真的是太美好了。
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被称之为吊桥理论。人在极度紧张时(如过吊桥)见到他人,会错把此时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故而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然而,爱情想要一直保持激情是非常非常艰难的。沈老师认为,激情之爱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在长期关系里面,爱情往往不再是你所有生活的重点。长期关系会使得我们无法永远处在奔腾的河流之中,或者处在一个惊险的吊桥之上,因为这本身就不符合长期关系发展的要求。
我们在考虑长期关系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安全感和确定性。瑞士心理学家佩瑞尔认为,我们在考虑长期关系的时候,一方面希望爱情提供一种超然的激情的体验,另一方面希望伴侣是一个稳定可靠的船锚,他能为我们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性。这两种需求本身是有冲突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沈老师认为,要让爱情保持新鲜感:
-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爱情(成长治愈型关系)
- 每天30分钟的爱情
- 相处18个月后重点是互补
错误方向二:用亲情的逻辑来处理长期关系
我们常常说,时间长了,我们就左手握右手了,我们就变成亲人了。沈老师结合自身的实践,认为爱情想要转变成亲情其实挺不容易的。
沈老师认为,亲情的确定性、长久性和稳定性远远高于爱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绝对不可能担心自己的妈妈某一天不再爱我了,因为血浓于水,而且我们也不需要用实践证明妈妈还是爱我的。
而爱情是可以变动的,配偶本身也是可以变动的,只是在古代变动的可能性很小。而在今天,这个变动其实是经常出现的。而如果你觉得爱情和亲情差不多,用亲情的逻辑处理爱情,你就会认为我不需要花费时间去经营爱情,因为反正都是固定不变的。这种观点很显然是违背了爱情本身的初衷。
沈老师还认为,用这种逻辑处理长期关系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会觉得在亲情里面大家都是很真实的,也会顺理成章地认为爱情当中也应当是这样,我就是这样的人,你就要接受这样的我。真实性对每个个体关系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爱情刚开始时,很多人为了能够进入爱情,常常会有一些表演性的行为。例如,很多女性刚刚谈恋爱时,她的饭量会特别小。因为她一方面想维持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她希望在对方面前展现出一种淑女的形象。可时间一长,一直要去保持这种表演性是非常艰难的,而且也必然会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性。然而,在爱情关系中,我们对于那个真实的你是否能够接受是有一个问号的。
长期关系经营的主动方式:创造闪亮的日子(仪式感)
沈老师在这里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处理长期关系的方法——创造仪式感。研究发现,长期关系中爱情的成长并不是一条直线型的,它是起起伏伏的。在峰值处充满了激情,双方非常享受;但是这种激情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很快就跌到了谷值处,这个时候就需要仪式感,让感情升温,如此周而复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创造仪式感,让爱情在起起伏伏中曲折发展,慢慢走向更高处。
我绘制了函数 的图像,它可以形象地说明上述理论:
沈老师在这里给出了仪式感的概念:郑重其事地去做一些非必要的事情。仪式感其实和游戏差不多,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必要性。如果是必要的事情,那么就不叫仪式感,而是两个人的责任。仪式感有如下几点重要意义:
- 再现关系的承诺
- 稀缺资源的交换
那么,仪式感应该如何创造呢?沈老师给了我们如下几种方法:
- 模仿影视剧中的桥段
- 商业社会的灵感(520)
- 结合自身特色设计
问答
$1
是的。当对方反复问你要仪式感时,其实是对爱情的安全感不足。
沈老师建议,你也可以和你的女朋友慢慢讨论说,有的时候我没有做到你想要的这些东西,但并不意味着我不爱你,我觉得我还有别的事情对我们长期关系的发展是更重要的。当你做这个解释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对方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一个人对他所处的关系越没有安全感,这种索取的力量就会越来越重,我们是需要去理解的。但话说回来,如果一个人对爱如此得不自信,你需要仔细考虑一下她是不是你很合适的爱情伙伴。
$1
长期关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而电视剧等需要矛盾和冲突,所以呈现平稳的长期关系的电视剧缺乏可看性。
沈老师认为,稳定而美好的长期关系很少被公开呈现,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1
$1
沈老师并不认为仪式感需要克制。
沈老师认为仪式感其实是有大有小的。沈老师举了他和丈夫的例子,疫情期间,她和丈夫组织了“夫妻夜话”活动,每天和丈夫夜聊半小时,并且在网络上直播。她认为这种半小时的夫妻聊天谈心也是仪式感,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仪式感,很容易就能实现。而像旅游这种大的仪式感,需要提前做好攻略,双方需要协商。
实际上,仪式感很消耗创造力,一般不太可能多到对方受不了。